动画渲染
兼容90%CG软件,渲染提速400倍
前言:“数字艺术的门槛从未如此之低,直到人类发明了AI绘画。”
2022年AI(人工智能)绘画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输入一段文本,几秒钟就可以一键生成自定义高精度的画作,超低的技术参与门槛让它在大众中迅速的普及开来。不仅是艺术圈,小瑞还在科技圈、游戏圈等各领域发现非常多up主的AI绘画软件测评视频,虽然大多数的人只是凑下热闹,但是话题热度可见一斑。
图源丨Katie Martin / The Atlantic; Getty
AI绘画现在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了?云渲染小编先放网易游戏概念艺术家 Thu Berchs 发布的三幅作品,看看大家能不能判断出哪副作品是用AI绘图做的,文末会揭晓答案哦
自从1997年AI机器人“深蓝”赢了当时国际象棋的世界第一卡斯帕罗夫后,AI先后击败了人类顶尖的围棋选手、电竞冠军、扑克牌选手,如今又瞄上了画师。艺术创作领域,曾被视为人类抵御AI侵袭的最后一块领地,如今,连这块领地也要失守了?
其实,早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AI已经悄悄在艺术创作领域生根发芽,AI换脸、AI影像、AI角色、AI游戏、AI动画等以AI为核心的技术已经渗透到CG制作的各个环节。
但是,这些AI工具的出现大家都是当成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并没有直接感受到直观的“饭碗”的冲击,因为毕竟生成后还是需要人工合成处理。
现在网上热议的AI绘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可以直接输入文本,AI识别后一键生成精美成图,无需人工处理,甚至有些合成作品的质量比中下游的画师画的还要好。今年8月,美国科罗 拉多州博览会新兴数字艺术家竞赛中AI作品夺冠,让AI绘画打败人类画师的担忧照进现实。
一位名叫杰森·艾伦的参赛者提交了一幅用AI绘画程序作出的《空间歌剧院》,最终获得了该赛事的最高奖项,一时间舆论四起,很多参赛者和网民指责他作弊,但作者表示自己一开始就是以“杰森·艾伦,使用 Midjourney(AI绘图软件)制作”的署名提交作品,并没有违反任何规则。面对汹涌的争议,杰森·艾伦在采访中回应道:“艺术已经死了。AI赢了,人类输了!”
面对如此多的质疑,直到最后,竞赛组委会也没有收回奖项,还有两位评委回复说,如果事先已经知道是AI作图,也会选择这幅作品。AI绘图这次竞赛的胜利,让许多画师大呼“原地失业”。AI替代人类的恐慌,才真正蔓延到了艺术领域,在每一个艺术从业者心底埋下了一颗危机的种子。那么,AI绘画是否真的能替代人类画师呢?
一个画家的艺术生涯常常从临摹实物或他人画作开始,从点到线再到面,从颜色的深浅到光影的明暗,每一幅画作的背后都积淀着画家长年累月的练习。而且,每个画家通常只熟悉特定的绘画方式与画派风格,很难找到一个同时精通素描、漫画、油画、国画等类型的“全栈”画家。
但对AI来说,所有的绘画类型都是一样的,仅仅是需要归类、学习的数据。只要数据足够丰富,AI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所有绘画技巧。人类绘画前需要等待灵感降临、要构图,作图时需要不断地修改细节, 而AI绘图则是在已有的关键词图库中提取海量的图片数据,在“巨人的肩膀上”迅速合成非常多张精美成图。
以下是设计美学博主Simon_阿文在AI绘图工具 Disco Diffusion 的运行程序上以“星空下的向日葵花海”的文本生成的AI绘图作品,一幅幅融合《星空》《向日葵》风格的画作在AI鬼斧神工的雕琢下产出,仿佛梵高在赛博时代复生。
或许你前一秒还在吐槽AI绘画生成的人物五官比例不正确、图像不清晰,下一秒它经过深度学习后已经彻底改掉了这个问题,质量好到让你甚至很难分清这到底是AI绘画生成的图片,还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AI绘画似乎真的能替代人类画师了?我们不妨来听听业界知名艺术家对AI绘画的看法。
波兰概念艺术家 Greg Rutkowski(格雷格·鲁特科夫斯基)以油画风格的恢弘奇幻作品闻名,他曾为索尼的《地平线紫禁城》、育碧的《纪元》 、《龙与地下城》和《万智牌》等游戏制作插图。
最近他的作品成了AI绘图软件 Stable Diffusion 中最受欢迎的模仿对象之一,仅仅一个月,Rutkowski 的名字被AI作为关键词使用了93000余次,而艺术大拿米开朗琪罗、毕加索、达·芬奇也才只被使用了2000余次,他的名字还在另一个AI绘图软件 Midjourney 的 Discord 中出现了数千次 。
以上是国外网友根据 Greg Rutkowski 原作在 Stable Diffusion 输入文本“ 有剑的巫师与一条凶猛的龙搏斗、一个发光的魔法火球、Greg Rutkowski ”生成的图片,虽然AI绘图成品目前在画面构图、细节处理、模型精度等方面上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但在风格元素上已经模仿得非常接近了。
而且在我们看来人物建模等方面的缺陷,对AI绘画的深度学习系统来说都不是事儿,优化提升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不是上限的问题。那么,在AI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其所学习到的内容是合理合法、不侵权的?这个问题也成为了 AI 画作如何保证其版权合法性的关键。目前,AI绘画方面法律监管的条文还是处于空白状态。
这一现状使 Greg Rutkowski 非常忧虑,因为他现在在网上搜自己的名字,蹦出来的都是AI画作,自己真实创作的作品已经被淹没了。最近一次采访中,Rutkowski感叹:“这才一 个月,一年后会怎样?我可能无法在外面找到我的作品,因为互联网将充斥着人工智能艺术,这很令人担忧。” 他觉得职业生涯已经受到威胁,呼吁人工智能采集数据应该将在世的艺术家排除出去,以保证他们的权益。
目前,艺术家们甚至无法选择从AI数据库中删除他们的作品,那么这些以艺术家名字为关键词生成的AI画作,到底是这些艺术家们的创作,还是文本生成者们的创作呢?以海量人类画师作品资源为基础的AI绘画,到底是生成艺术还是窃取艺术呢?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每个画师的艺术生涯都是从临摹开始的,但是最后会因为个人经历、审美、作画习惯等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这是我们人类引以为傲的创作优势。但不管是什么风格,只要大量画作被纳入AI系统训练数据集里,很快就能被其所掌握和模仿,这让创作者们感到气愤。2022年8月29日,AI绘画网站mimic的测试版上线,该网站主攻日系二次元画风头像,允许用户上传图像让AI学习并输出相同画风的AI画作。
mimic 刚一发布便遭到了大量日本画师的抵制,他们联合发表了“禁止将我的作品用于AI作画”的声明,有人甚至删除了发在推特上的画作,怕有心之人盗用上传至平台。在引起掀然大波后,mimic平台宣布整改。
然而,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AI绘画也是如此,对于艺术界画师来说它或许是灭顶之灾,但对于普通人和各类需要制图服务的企业来说却是福音。
它大幅降低了绘画门槛,使普通人也能轻而易举的创作出风格各异的画作,在现阶段,对于影视、广告、建筑、时尚、新媒体等创意行业从业者来说,AI绘画正成为一个强大的助手,用来辅助自己的日常工作,提高产出效率,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类似数字藏品等需要海量图片的行业,能够大幅提升制图的效率,减少在相关方面的支出。
正如19世纪的“新技术”摄影,既没有被画家的联名反对淹没,又没有造成绘画的“死亡”,如今的AI绘画也在一片抗议声中获得了不少拥护者,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
云渲染小编也是CG领域的从业者,深知艺术家们创作的不易,在各种AI绘画软件刚出来的时候是持观望态度的,在版权和监管方面为艺术家们感到深深的担忧。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查询了大量的AI绘画相关的资料和视频,偶然间看到一个网友在AI话题的评论,突然间醍醐灌顶:
''AI从来不会挑战人的底线,只有人才会挑战人的底线。
这好比说快播被用来看小电影不是软件的错一样,AI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只能想办法让它在不过度侵犯人的权益情况下更好的造福人类。但无论如何对相关行业从业者造成的岗位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就好比自动化流水会造成对工人的需求下降一样。与其抵制,倒不如想办法让它用于自己的生产。
画师只能想办法与AI共存甚至也利用AI技术,他们应该是比谁都清楚法律和道德谴责是无法太多帮助他们的,哪个画师没和盗图狗打过交道?商业盗图早就屡见不鲜了,AI可能会激化这个现象,但这个问题从来不是它带来的。与其对谴责AI抱有期望,还不如早点学习怎么用AI加大自己的产量。''
时间的洪流无情的裹挟着每一个人向前走,我们无法选择停滞不前。而科技的发展也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我们身处数字艺术领域之中,只能选择积极地拥抱这些新事物,让它们为自己所用,时刻关注自己的独特价值与不可替代性,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毕竟,不管你喜不喜欢,总是会有很多新技术正在被研发出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AI绘图还没有替代你之前,先去了解它并争取能够利用它。那么,AI绘图软件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艺术家们怎么样在现有的工作流中利用上AI绘图呢?
小瑞给大家分享一下目前AI绘画发展势头迅猛的三巨头,也是上文多次提到的软件:Stable Diffusion、Dall-E2、Midjourney ,这三个软件都已经很好的实现了文本生成高精度图像的功能。
Stable Diffusion 率先开源,打出“AI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AI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口号,在概念和插画类领域表现突出;“甲方终结者”Dall-E2 则更擅长3D、平面和设计类风格的合成;被网友们评价为“地表最强AI”的 Midjourney 则是AI绘画全领域发展的强者,它依托国外聊天社区Discord,搭建起了一个AI绘画生态圈。
网上已经有不少关于这三个软件的介绍和使用教程,小编就简单的分享一下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实践上的AI绘图工作流程及工具分享吧。
不同于人类,AI绘画凭借几个关键词就可以迅速创作出不同的作品,画家也可以利用此特性来寻找灵感。在某些细分艺术领域的绘画工作中,存在大量重复性的绘画需求,艺术家也可以充分利用AI完成这些工作,将精力更多放到创作本身。
很多业内人士分析AI绘图一键生成风格化图片的特性,应该会给插画师、概念艺术家带来最为直观的冲击,在围观群众高呼概念艺术家“危矣”的时候,小瑞真正去翻看各个高级艺术家们的社交账号才发现,他们却早已开始利用AI绘图合成的千变万化,去应对甲方“五彩斑斓的黑”了。
文章开头提到的网易游戏概念艺术家 Thu Berchs 最近一直在A站分享自己利用AI绘图软件 Midjourney + Photoshop 创作的作品,先带大家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