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渲染
为影视行业提供澎湃算力
在CG技术发达的今天,无论是真人还是动画电影,无论是科幻大片还是剧情佳作,视效都在其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在这些逼真精彩的视效背后,自然少不了一群专业的技术大牛,而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位视效大佬——Raymond McIntyre Jr.,他在视效行业工作已有30年,参与制作的电影包括《绿皮书》、《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蜘蛛侠1、2》、《X战警2》、《招魂》、《黑衣人3》等。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了解视效的精彩幕后。
=大咖简介=
Raymond McIntyre Jr. ·Pixel Magic公司总裁及视效总监 ·曾担任ABC电视台、Netflix、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迪士尼、派拉蒙影业、二十一世纪福克斯等公司影视项目的视效总监及视效制片
作为视效行业中的资深人士,Ray已深耕视效行业超过30年,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更是不计其数。他是美国专业的视效工作室Pixel Magic的总裁及视效总监,负责公司所有的视效及创意运作,上面提到的电影的视效均由Pixel Magic公司参与制作。同时,他也常常受聘于美国各大影视公司,如迪士尼、派拉蒙、福克斯等,担任电影、电视剧项目的视效总监以及视效制片。
Ray及Pixel Magic团队参与制作的电影
(图片源自Pixel Magic官网)
=大咖作品赏析=
Ray在视效行业中早已身经百战,但他仍非常享受新的挑战,并从中收获新的乐趣。
比如,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的视效正是出自Ray及其团队之手。
(图片源自网络) 看过电影的朋友一定会被影片里钢琴家的演奏惊艳,但其实钢琴家的扮演者马赫沙拉·阿里并没有弹钢琴!在影片中弹琴的其实是钢琴家克里斯·鲍尔斯,Pixel Magic团队通过CG技术把阿里的脑袋“换到”了钢琴家的身上,才有了阿里弹钢琴的精彩表演。
动图(图片源自Pixel Magic官网)
除了天衣无缝的“换头术”,Pixel Magic团队还完成了很多城市环境、场景元素的制作任务。比如电影最后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视效还非常细心地注意到雪花对光的散射效果。
动图(图片源自Pixel Magic官网)
还有那些复古的场景,也依托于后期视效,比如大桥上来来往往的现代汽车被替换成符合故事年代中的复古车型。
动图(图片源自Pixel Magic官网)
下面为大家带来Pixel Magic团队为《绿皮书》制作的视效合集。
(视频源自Pixel Magic官网)
除了《绿皮书》,Ray还负责过很多好莱坞动作大片的视效制作,例如经典动作喜剧《龙虎少年队2》,这部电影不仅笑料十足,更是配备了大量的动作场景和视效,包括卡车追逐、大量的人群、直升机坠毁等大场面。
电影《龙虎少年队2》(图片源自网络)
Ray作为电影的视效制片人,与Pixel Magic团队共同完成了电影中数百个视效场景,包括用CG制作了一台壮观逼真的龙门起重机,和海滩上大量的CG人群。
起重机视效解析(图片源自Pixel Magic官网)
CG人群视效解析(图片源自Pixel Magic官网)
在另一部电影《我的美国心》中,Ray及团队为电影制作了超过400个视效镜头。
电影《我的美国心》(图片源自网络)
因为电影中有大量在体育场比赛的场景,所以其中有300个视效镜头都是通过CG技术打造了数量庞大的观赛人群。他们利用Maya来创造形态各异、服装丰富的观众,使用内部动作捕捉系统来制作人们拍手,欢呼,站立等丰富的动作姿态。
《我的美国心》视效前后对比(图片源自Pixel Magic官网)
关于CG人群的制作,Ray表示,由于现场采用了6台摄影机进行拍摄,所以从任何一个角度都会看到这些人群,这就极大限制了传统绿幕拍摄的方法,只能利用CG制作人群。与传统绿幕制作相比,CG制作的人群能够更加精准地对光线进行匹配。
《我的美国心》视效前后对比(图片源自Pixel Magic官网)
除此之外,Pixel Magic团队还利用CG为电影打造了逼真的1969年大学橄榄球场馆的场景。
实拍场景
CG打造的1969年场景
实拍场景
CG打造的1969年场景
下面就是大饱眼福的时刻,一起来看看Ray及其Pixel Magic团队参与制作的精彩电影视效合集。
(视频源自Pixel Magic官网)
大咖专访
瑞云渲染非常荣幸地在SIGGRAPH 2019的现场对Ray进行了采访。同时我们也有幸邀请到Vortex Immersion Media公司总裁及CTO、SIGGRAPH洛杉矶分会的主席Ed Lantz作为本次采访的特邀采访主持人。
·Vortex Immersion Media公司总裁及CTO ·SIGGRAPH洛杉矶分会主席 ·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美国制片人协会)董事会代表
让我们通过两位大咖的对话访谈,了解一下好莱坞视效大片背后的故事。
Ed Lantz: 大家好,我是Ed Lantz, 来自Vortex Immersion Media公司,也是SIGGRAPH洛杉矶分会的主席,在我旁边的是Raymond McIntyre。Ray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吧。
Raymond: 大家好,我是Raymond McIntyre,我是一名视效总监和视效制片,我通常受雇于一些工作室和公司做电影的视效,比如Netflix、华纳兄弟、CBS、ABC等公司。我自己的公司叫Pixel Magic,我是Pixel Magic的总裁,我们这家小型的视觉效果工作室已经经营30多年了,我负责长片电影的视效创作、预算、制作,擅长创作逼真的视效。
Pixel Magic公司及其电影项目
最近我参与制作了《绿皮书》,该影片斩获了2项奥斯卡大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我及公司参与了该影片的视效部分,我们在《绿皮书》中负责的是演员马赫沙拉·阿里的视效,在电影中他并没有真正地弹钢琴,而是我们用视效做的头部替换。我们安排了一名钢琴家在片场演奏,画面拍摄好后,在同样的位置上拍摄马赫沙拉·阿里的戏份,最后用电脑把他的头和钢琴家的身体进行画面合成。我们创作天衣无缝的视效,希望你们看《绿皮书》时有留意到我们制作的两三百个视效镜头。
Ed Lantz: 这太不可思议了,你能给我们再具体介绍一下在《绿皮书》中换头的制作过程么?你们是用体积测量扫描还是2D扫描呢?
Raymond: 在《绿皮书》的换头视效制作中,我们其实用了较为传统的方法。我们没有给男主角做3D建模或者用其他3D制作方法。我们直接在片场中拍摄,然后采用转描技术合成画面。为了达到完全无缝的视觉效果,我们没有搭绿幕,因为绿幕会极大影响打光质量。所以我们直接在片场对演员和钢琴家用同样的打光,运动跟踪并转描,把男主角的头合成在钢琴师的身上。这部分视效是用较传统的方法完成的,没有用3D等其他制作方法。
图片源自网络
Ed Lantz: 我特别喜欢电影(《林登·约翰逊(LBJ)》中)白宫的那一幕,你们拍摄了车队行驶的场景,透过车窗可以看到(白宫及周边的)街景,是怎么做到的?
Raymond: 这部电影叫《林登·约翰逊(LBJ)》,由罗伯·莱纳导演,伍迪·哈里森主演。
导演想要拍摄1960年总统车队离开白宫行驶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上去处理当天事务的场景,但白宫前是不允许拍摄的,而且宾夕法尼亚大道除总统车辆外不对其他外来车辆开放,所以我们无法实地拍摄。为了打造这一幕,我们去到了新奥尔良的一个停车场内进行拍摄,因为摄像机自身需要移动,拍摄大批的围观群众的同时还需移动跟拍车队经过宾夕法尼亚大道的场景,所以摄像机移动的范围非常大,所以我们无法搭建绿幕,必须使用转描机技术。
《林登·约翰逊》视效前后对比(图片源自Pixel Magic官网)
好在我们对转描机技术很熟悉,这一幕多亏艺术家帕特里克·特拉汉(Patrick Trahan)的技术才得以实现,当看到车窗外的画面效果时,我们被他的能力折服,因为车辆实际上行驶在路易斯安纳停车场中,而非白宫实地拍摄,他需要用转描机技术做出窗户透明的效果。当车辆拐弯的时候,透过车窗看到的景象会产生扭曲,他做出了车窗玻璃的画面和窗外扭曲的画面效果。然后依据我在白宫取景的照片,做了白宫的遮罩绘景,去除了一些不太符合时代的细节,还为树木添加了动态的效果。
《林登·约翰逊》视效前后对比(图片源自Pixel Magic官网)
Ed Lantz: 那么和我们说说你在工作中用到的软件工具吧。
Raymond: 我们用了很多软件来完成视效。首先,你通常需要匹配移动来追踪拍摄的场景或对象,也就是说,移动的摄像机拍摄移动的人物时, 想要在人物上添加视效,就需要清楚人物的运动轨迹。假设要把我身上的胸牌换成其他的物品,我和镜头都在动,就需要知道胸牌的运动在电脑中是怎样呈现的,我们称之为运动匹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电脑中匹配物体的真实运动,这样电脑能准确地以像素的方式或电脑的维度重建运动。这样物体在画面中就能被成功替换,或做其他改变。
《林登·约翰逊》视效前后对比(图片源自Pixel Magic官网)
我们使用SynthEyes等软件,作为我们主要的运动匹配工具。不论是否用3D制作的方法做物体改变,都需要做合成工作。我们首选Adobe AE和Nuke,它们都有独特的功能和设定,两者各有优缺点,可以互补。在3D制作部分,比如《绿皮书》中的汽车,《环球卫士》中的生物或者是《绿皮书》中的降雪,这些效果都是电脑制作的。
动图《绿皮书》中的降雪镜头(图片源自网络)
《环球卫士》中的怪物
我们使用几种不同的软件,如LightWave 3D和Maya,有时会用Houdini。软件工具的选择应该基于工具的优缺点而不是自己的想法,例如某个软件很擅长制作水的视效,那么就选择这个软件。上述三个软件各有千秋,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创作。
Ed Lantz: 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感到最骄傲的最具挑战性的项目吧。
Raymond: 我认为我现在最引以为傲的项目是《绿皮书》,这是我近期的项目,影片还赢得了两项奥斯卡大奖,演员阿里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很多人以为阿里真的在电影中弹了钢琴,其实并非如此,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天衣无缝的视效,但愿没有人知道我们改了哪里。 我在这个行业中学到了很多,我从事视效工作已经很久了,几乎每个项目我都有新的领悟,学习如何改进,思考怎么做到更好,让我在下一个项目里找到改进方向。例如,在近期作品《环球卫士》中,我们必须设计并创造出两种不同的生物,三四艘不同的外星飞船,过程中我们要尝试创造未见过、未做过的事,这很有趣。这在当下还是很困难的,尤其是设计外星人和宇宙飞船之类的物体时,还需要让它们呈现逼真的效果。很有挑战性,但充满乐趣。
瑞云渲染:还有什么想要和CG爱好者们分享的吗?
Ed Lantz: 我从事大型球幕投影工作。我们和顶级的艺术家合作,比如Childish Gambino的演唱会,他本名是Donald Glover(唐纳德·格洛沃),我们在约书亚树沙漠中搭建一个160英尺高的球幕,设置了12台投影仪,画面覆盖整个球幕,制作了整场演唱会,3天内举办了5场演出,每场演出球幕容纳2500人。
我们还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做了一个活动(“.party()”),客户是Minecraft(《我的世界》)的创始人,他邀请了3000位好友来参加这个派对活动,还邀请了Skrillex和Diplo等DJ大咖,我们使用24台投影机将画面融合在巨型球幕里打造了一个巨幕。
现在在拉斯维加斯有一个项目,是麦迪逊广场花园娱乐公司打造的一个LED球幕,可以容纳二万人。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场所供艺术家施展才能,我们公司正在搭建可容纳500-2500个坐席的球幕。因此,我们希望CG艺术家可以创作球幕格式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VR内容的创作。
Raymond: 作为一个视效总监和视效制片,以及一个公司的老板,我做视效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我大部分的工作在美国,但其实我会穿梭于全球各地进行拍摄和制作。后期制作在过去10-15年真正开始走向世界而且不断扩张,在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发展尤为突出,我非常支持世界各地的人才投入视效创作之中,有诸多理由,首先,思考问题的观点越多元,结果的产出就有可能越好,所以,多参考不同的观点,转换新鲜的视角看待事情是非常有益的。即便是与我或者同事一贯的想法不一致,也不能一条路走到底,要考虑其他的可能性。我非常享受为了制作而奔走各地,也很喜欢现场指导,这些项目的工作量可能有500-700个镜头甚至多达两三千个,这必须和世界各地的公司合作才能完成,这非常有挑战性,但会促使你进步。
正如Ray所说,CG创作就是在创新中挑战,在挑战中进步。也借此勉励所有正在努力前行的CG人,勇于挑战,创造CG的更多可能。